以前小编文章中,咱们说过,孩子拖拉磨蹭可能是因为没有培养起时间观念,那么如果孩子能建立起时间观念了,就能改掉他拖拉磨蹭的毛病了吗?这也未必,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可不是这么简单的,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仔细寻找一下孩子拖拉磨蹭的一些其他原因,也请您对照着自个家的孩子这种情况看,看一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原因呢?
第一,家长一手包办。
在这我先给你讲个小笑话:
这话说一个孩子长到5岁了,哪都很正常,就是不会说话,这时候家长急的都不要不要的。突然有一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能把牛奶递给我吗”天!这孩子原来会说话。“你之前咋不说话”?孩子说了:一切您都把我照顾得很好,我根本就没什么要说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有一些夸张成分的笑话,但是他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家长包办一切,孩子就会没有积极主动性,孩子吃饭总是让你喂。孩子怎么可能自己去吃的又快又好,衣服、袜子都是你给他穿的,谁还愿意闹钟一响就起床呢?
第二,还没有熟练的掌握相应的技能。
小朋友刚刚学会使用筷子,你就在旁边催促着,赶紧吃,这饭怎么又掉到桌子上了?孩子的小手还不能灵活的把扣子扣上,你就开始烦恼的说,这孩子穿个衣服怎么都这么磨蹭呢?孩子刚刚开始认识形状,您就希望他又快又好的拼上一个拼图。跟你说,育儿是场马拉松,你不要太心急,慢慢来,孩子总会给你惊喜的。
第三,注意力不集中。
你家娃有没有这种情况:10个字母写了半个小时都没写完,一会抠着抠着橡皮,一会把尺子拿起来甩一甩,一会又嚷嚷着,妈妈我有点渴了,一会儿又颠颠颠的跑到厕所去拉臭臭,一蹲就蹲了20分钟,当他拉臭的时候还得去玩一玩这一卷卫生纸,再去看一看他洗澡时候玩的小鸭子,卫生间的瓷砖,好像跟客厅的是不一样的,这孩子做事总是这么三心二意,他的效率当然不会很高。
第四,性格原因。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做事人家是有自己的节奏的,不愿意急急忙忙的,更不喜欢争抢。其实急性子慢性子都各有各的优缺点,咱们当家长的也不必在这个地方太过于忧心了,只要不耽误正常的生活,其实慢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以上这些原因你跟你们家孩子都中枪了吗?哼哼,别着急,接下来我要开始给您支招了,让您彻底根治孩子拖拖拉拉的坏毛病。
第一,适度放手不包办。
咱们来拿孩子系鞋带这件事来举例。有的孩子明明会自己系鞋带,可是就是不自己系,抬着两个小脚丫晃来晃去的,就指望着大人帮忙。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坚持你的原则,开始孩子记得可能稍微慢一些没关系,但是你要坚定的告诉孩子,系鞋带是你自己的事情,就像你自己吃饭一样,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当孩子不再指望家长来帮忙了,时间长了,他就会把这件事情做到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的。另外你也可以合理的制定孩子的行为规范,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让孩子自己来管束自己。
当孩子有了责任感,他做事情也就有了紧迫感了。
第二,制定时间表。
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一个时间表,孩子和家长双方都要签署小协议,必须遵守规则,不守时的话,那就要让他去承担后果了。并且让孩子适当的去进行总结,比如说要出门看演出了,但是孩子还是磨磨蹭蹭的,没有穿好衣服,这时候家长也不用去催他,只需要让孩子自然而然的迟到,看不到开头,甚至没办法入场,这就可以了。但是在事后您需要帮助孩子去进行总结,因为在家的准备工作太慢了,才没有看到开头或者才不能进场的。
第三,耐心的去教孩子技巧。
咱们前面说过,如果孩子是还没有完全掌握技巧而影响了速度,咱们家长就不要一味的去追求速度了,更需要耐心细心的观察,是不是因为孩子做的不好而耽误了时间,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阶段,他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看同事家孩子和咱们家孩子一边大,人家就能自己拿筷子吃饭了,咱们就非得一样,你应该多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平时也注意培养孩子方法,一时的磨蹭不会影响以后做事的效率大。
第四,集中注意力。
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会这么不集中?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环境太乱了。所以你要在孩子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尽量的减少他身边容易吸引他兴趣的东西,开始营造一个简单的便于专心的优质环境。
第五,利用小故事。
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羊伯伯拜托小白兔去给牛爷爷送一盒冰激凌蛋糕,小白兔高兴的就答应下来了。但是在送蛋糕的路上,小白兔一会儿看蜻蜓,一会儿看蚂蚁,结果当蛋糕送到牛爷爷手上的时候,冰淇淋都融化了,这个时候小白兔很羞愧,他决定他要自己重新做一个大大的蛋糕给牛爷爷送去。
我们都说童话故事是可以丰富孩子体验和阅历的,所以从这个故事中孩子就可以逐渐的明白,拖拉、磨蹭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第六,反思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集中于孩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不对,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要去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是否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性子太急,总是催促着孩子快一点再快一点。这孩子刚从美术班急匆匆的出来,又被你急匆匆的赶去上钢琴班,孩子只是想闻一闻路边的小花,然后就被你定义成为磨蹭不上劲,又或者你总是以一个成人的要求来去要求孩子,让她每天像机器人一样按时起床、快速洗漱,大口吃饭,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其实有的时候慢一点,偶尔放松一下,对于孩子来说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