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开区科技创新局以提升老年人服务质量为目标,推出一系列为老年人定制、有温度的服务举措,推进社会保险经办领域“适老化”服务深度发展。
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将“退休预审核”“退休待遇核定”“个人账户信息维护”“退休多缴退费”“城乡居民养老关系转入”等业务进行打包,由养老保险、征缴等科室内部流转办理,各环节办结情况在内部反馈。老年群众从提交退休预审核资料到拿到养老金,全程实现“最多跑一次”。同时,根据信息系统记录情况,筛选出预计今年到龄人员名单,推送至参保单位,实行到龄提醒服务。凡是当年有退休人员的单位,可将本单位全年内到龄的人员一次性提交“退休申报”资料,一个单位一年只需办理一次此项业务,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经开区科技创新局依托大数据平台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社保待遇资格全员认证服务,通过对待遇领取人员全方位行为轨迹分析,动态判断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实现了“数据多跑路、老年人少跑腿”的资格认证新模式。今年以来,全区大数据系统的认证率达到98%以上,其中通过高铁民航信息比对、医院联网报销等方式“静默认证”2.7万人次,为老年人提供“不申报、不跑腿、不见面”服务,彻底解决了老年人资格认证操作难题。退休人员可享受到“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子女未在身边的老年人解决了后顾之忧。为提高各服务站点的服务水平,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定期召开关于养老保险政策、业务办理、“威海人社”App操作等内容的培训会议,并建立实时业务对接模式,使“家门口”的服务保质保量。
结合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制作了7期“养老保险小课堂”系列视频,使用老年人能看懂的动画和能听懂的语言,讲解养老金发放、退休认证、独生子女补助金等问题,系列视频在营商环境视频号对外公布,观看量已达近7000人次。
“老年服务窗口”实行免排队柜台服务。经开区在养老服务大厅专门设立老年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式”受理和解答,为老年人提供从取号、引导、答疑、受理到办理的全过程暖心服务,不让老年人跑腿、排队。同时,构建“一站式”配套设施,在业务办理前提供轮椅拐杖、爱心专座,在业务办理时提供老花镜、放大镜,在业务办结前准备医药应急箱、雨伞等服务设施,让前来办事的老年人享受周到、贴心的服务。
在推广使用社保卡发放养老金的过程中,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工作人员积极宣传社保卡领取途径,制作了详细的社保卡申领流程图,供群众参考使用。如遇退休人员社保卡丢失或挂失补办等变更情况,主动采纳社保卡异动信息,“无缝连接”将养老金发至新的社保卡账号上。对于年龄偏大、异地居住未领取社保卡、使用社保卡发放有困难的老年人,保留原发放途径,继续按月支付养老金,实现逐步过渡,不做“一刀切”硬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