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家政“小切口”书写民生文章 代表“连心桥”诠释履职担当
时间: 2025-09-29
来源:山西新闻网

“人大代表,是群众投出的信任票,更是肩上扛着的民生担。”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山西省人大代表李爱红履职路上的座右铭。多年来,她扎根家政服务与养老事业一线,在助力就业、服务民生、推动行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足迹。

作为一名“80”后,出生在吕梁山区永和县的李爱红和村里大多数女孩一样,原本的人生轨迹便是做一名家庭主妇。但这个倔强的姑娘偏不认命,19岁的她只身来到太原,在饭店端过盘子,在商场站过柜台,即便结婚生子后爱人希望她安心相夫教子,她依然选择了闯荡之路。

2007年,偶然接触到家政行业的李爱红发现了新天地。经过深入调研,这个看似普通的行业让她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一年后,“贝亲好家政”正式成立,开启了她的创业征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养老是最暖的民心。”这是李爱红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深知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妇女等群体的就业困境,也目睹了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的照料难题,始终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创业以来,她带领企业构建起覆盖月嫂、育儿嫂、老人护理等11大类20余个工种的培训体系。近三年来,累计培训1.8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安置就业3.18万人次,7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500元以上。

“以前在老家种地,一年到头挣不到两万块。现在做月嫂,一个月就能挣八千多!”学员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李爱红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严格把关培训质量,不仅让大家“有活干”,更让他们“干得稳、挣得好”。

针对老龄化社会中“养老难”问题,李爱红将目光投向养老服务。自2016年起,她推动建立了13个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护理等服务。这些服务中心不仅为空巢、孤寡老人送去温暖,更缓解了子女的照料压力,成为社区里的“暖心驿站”。

作为人大代表,李爱红深入社区调研,将群众的呼声转化为“完善社区养老配套设施”“加强养老护理员专业培训”等建议,推动家政服务与养老事业深度融合,让更多老人享受到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全国优秀农民工”“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李爱红扎根民生领域的执着坚守。

如今,李爱红依然保持着创业初期的干劲。她说:“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做好行业的‘领头雁’,是我不变的追求。”在这个平凡的民生领域,这位从黄土地走出的女子,正用实干书写着动人的民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