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水是生命之源,喝水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
小小的一杯白开水,不仅能维持我们日常身体的代谢,更能在关键时候救我们一命!
中老年人备好这3杯“救命水”第一杯水吃饭时——防噎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邓伟:噎食是由于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人进入老年以后,胃的受纳功能下降,食管弹性不如中青年时期,因此在食用一些有韧性的食物时,易引起食管痉挛。
老人发生噎食时通常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如突然不能说话,面部表情痛苦;患者通常用手捶击胸部,并用手指口腔;如是部分气道阻塞,可出现剧烈的咳嗽等。
中医上有“增水行舟”之说,老人噎食时,家人应尽快给患者准备一杯水,让老人自己尝试着喝下去。
但千万不要由他人强行喂水,因为食管和气管相距较近,以免水液呛入气管。
预防噎食技巧
吃饭时吞咽口不要过大,吃饭时情绪上不要有较大的波动,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尽量坐起来进食。
饭桌上应常备一杯温开水,吃饭时要常润喉咙。
第二杯水排便前——改善便秘
很多人都受到过便秘的困扰,那么,便秘的时候,您有没有过屏气用力排便的经历?
大家请注意,这个再常见不过的动作——很危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杨保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膈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血压骤升可导致脑溢血,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及严重的心律失常,造成猝死。
说到这,便秘又和饮水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合理饮水也能帮助我们改善便秘。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医师高宪平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便秘的人喝水最好是大口大口地喝(即喝满口),吞咽动作快一些,这样,水能够尽快地到达结肠,同时刺激肠蠕动,改善便秘的症状。
润肠通便小技巧
尽量养成规律排便的好习惯,经常便秘的人,可以在早上起床后或计划排便前的一段时间,大口喝上一杯温开水,帮助湿润肠道、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注意:对于患有特殊疾病需限制饮水量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尝试。
第三杯水起夜后——稀释血液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临睡前或起夜后喝上半杯温开水,是有利健康的。
相关研究显示,人体平均一晚要排出450毫升水,而血液最黏稠的时间段是半夜到清晨,因为此时人基本处于睡眠状态,无法饮水,但却无时无刻不在丢失水分(如呼吸、出汗、泌尿等),且排泄量很可观。
老年人如果整夜不喝水,血液黏稠度会增加,易导致血栓形成,诱发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等。
如果睡前和起夜时适当喝水,稀释血液黏稠度,就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时间段喝水也不要太多,半杯就行,否则会造成频繁起夜,影响睡眠。
健康饮水说明书!
除了上述关键时刻要准备好水杯,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饮水方法也有助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麻烦——
01感冒时
感冒时可多喝些水或纯果汁,有助于冲走呼吸道上的黏液, 让人感觉呼吸舒畅;如果发烧了,多喝水可以促进排汗和排尿,使体内病毒细菌迅速排出,有助康复。
02减肥时
肥胖人群饭前半小时喝一小杯水,可增加饱腹感;饭后半小时,再喝一小杯水,加强消化,有助于保持身材。
03呕吐时
为避免严重呕吐或腹泻后引起的脱水症状,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或电解质水,缓解虚弱。
04烦躁时
人在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会飙升,此时来一场运动辅以多喝水,肾上腺素会同汗水一起排出,或大哭一场,它也会随着泪水排出。
05压力大时
压力过大或需要做决定之前喝杯水,可以帮助头脑变得清晰。
06缺水时
日常判断自己缺水与否,最简单的办法看尿的颜色。
如果尿液颜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说明你喝的水够了;若尿液颜色深、气味重,那就得再喝点水了。
请注意,饮用水最佳的水温为 18~45℃,过冷或过热都不好,大家一定要牢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