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叫“唠叨”,指说话写文章啰嗦,重复或围绕一个道理说差不多的话。
我们在和孩子的交谈中,常常会发现,孩子喜欢把这个词用在父母身上。很明显,孩子们都不喜欢唠叨的家长。唠叨事小,但是不去重视,听之任之,会造成亲子之间的一些不良影响。
唠叨会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生怕孩子出错,一些生活学习上的小事,反复提醒,提醒反复。殊不知,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是非观也开始形成。一些小事,你不说,他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是被反复提及,会让他们觉得在父母心目中他们始终长不大,始终不懂事。久而久之,影响了亲子之间的信任。
唠叨造成孩子不自信
父母的唠叨往往是奔着孩子的缺点去的,虽然父母内心是希望孩子改正,但是一次次唠叨反而强化了他的缺点,会让孩子不自信,产生自卑、害怕的心理;更让孩子反感,对父母厌恶、叛逆,你要求往东走,他偏要往西,甚至于破罐子破摔。而这偏偏是我们家长特别不希望的。
那如何做一个不唠叨的家长呢?
给大家两点建议
一是就事论事。看到孩子的缺点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围绕当下发生的事情讲,不要把陈年往事一起翻开,不要废话空话一大堆。就事论事的重点是在如何改正,如何避免再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讲孩子听不懂的话,避免充满负能量的话语。
二是适可而止。家长要多用眼睛去观察,谈话时,观察孩子的表情,当发现孩子不愿意听了,谈话就要暂时停止。父母双方还可以互相监督,发现一方唠叨了,打个暗号,或用肢体语言暗示一下,交流话题停止,避免更大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