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烟台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举行大型综合企业专场招聘会。记者在招聘现场看到,求职者普遍不愿“跑业务”,家政岗位逐渐走向低龄化高学历。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更是走俏了it人才。
求职者普遍不愿“跑业务”
当日的招聘会上,营销类岗位占据了所有招聘岗位的“半壁江山”,但求职者们对此却并不买账,很多求职者表示,不愿做营销“跑业务”。
在招聘会的西北角,一家药品企业招聘的销售代表岗位标注月薪可达万元,吸引了不少求职者驻足咨询。“一个销售代表能赚那么多吗?”求职者王建平对此提出了疑问。“干得好的销售代表,月薪过万不是什么难事。”该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一面招呼小王坐下,一面为他进行了仔细讲解。听完讲解后,王建平并没有留下简历和任何个人信息而是选择离开了。“我觉得这种工作就是靠跑业务拿高薪。这对于我们这种既没人脉也没资源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不太适合。”王建平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中文专业,还是老老实实找个与专业相关的文职类岗位比较靠谱。
求职者杜远军也表示,这种“跑业务”的岗位,看似高薪,但压力太大,若业绩完不成,恐怕连底薪都很难拿到,自己想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不想干这么累的工作。
对此,开发区一家保险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宋娜无奈地表示,这些“跑业务”的岗位,看似辛苦,实则最锻炼求职者的工作能力,提升空间也最大。“如果能把业务员这项工作干好,干其他工作也大多能游刃有余了”。
家政岗位走向低龄化高学历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家政、月嫂、育婴师等岗位逐渐走向低龄化高学历。开发区一家政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孙正龙表示,在他们接收的求职者中,年龄段已经由之前的40至60岁扩展到20岁至65岁间,其中25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比例正在逐渐攀升。“不少家庭招聘育婴师等家政岗位,都希望文化程度能高一些。”孙正龙告诉记者,有些家政希望从小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语言环境,他们招聘的育婴师等家庭服务人员岗位,还希望有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这些要求显然上了年纪的人是做不到的。“如今,高校毕业生也普遍转变了就业观念,这些在以往被人认为是‘伺候人’的活儿,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今年30岁的求职者陈文娟告诉记者,她是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从小就特别喜欢小孩,大学毕业后便在一家幼儿园做幼师。3年前,自己生了小孩后就辞职在家没有出去工作。眼下,孩子也上幼儿园了,她便打算出来找份自己喜欢的育婴师工作。
无独有偶,大学毕业生于晓宁也表示,由于喜欢孩子,她还特意报名参加了育婴师和月嫂培训,在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也为自己今后有孩子做准备。“我不觉得从事家政行业有啥丢人的,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比呆在家里啃老强多了。”于晓宁如是说。
“互联网+”俏了it人才
眼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互联网+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进一步加大了对it、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人才的需求量。
“急聘it人才”、“高薪诚聘it、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人才”……当日的招聘现场,随处可见这样的招聘启事。“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搞‘互联网+’,我们这些传统企业也纷纷转型,推出了线上产品和电子商务,所以急需招聘一大批it人才。”开发区一家食品企业的招聘负责人肖亚鹏告诉记者,无论是编程、还是软件开发人才,他们都求贤若渴。刚入职的工资3000元起,有工作经验者,根据个人能力,月薪无上限。“我们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今年的就业形势特别好。许多同学年前就签订了三方协议,月薪也普遍在3000元以上。”应届毕业生隋瀚文表示,如今,不少信息行业公司大批量招贤纳士,计算机等岗位需求数动辄十几个,多的可达数十个。而一些非计算机行业企业同样也是招聘大户,给出的工资待遇都不低。
“脸皮厚”也成招聘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在招聘时除了对求职者自身的专业和业务能力有需求外,也对求职者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有了要求。因此,开发区一企业更是将“脸皮厚”作为了招聘条件。“我们这里说的‘脸皮厚’是褒义词,是要求应聘者抗压能力强,在与客户沟通时,不要轻言放弃,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该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方振浩告诉记者,以往有很多90后求职者,可能在家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长大,抗压能力差,往往在工作过程中,受不得批评,看不得“冷脸”。本来可能专业能力很强,但因为心理素质不够,而不得不离开公司,给个人和企业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开发区一家物业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刘爱东也表示,作为服务行业,他们对求职者的心理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学历,他们不希望辛辛苦苦培养出的业务骨干,受不得一点委屈而说辞职就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