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养老金下月起中央调剂
2018-06-14
来源: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

    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将来条件成熟时,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确定在职应参保人数。

    ●某省份拨付额=核定的某省份离退休人数×全国人均拨付额。

    其中:全国人均拨付额=筹集的中央调剂基金/核定的全国离退休人数。

    在一些省份职工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压力面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的实施方案出炉。国务院6月13日公布的中央调剂方案明确,各省按“职工平均工资的90%×在职应参保人数×3%”的公式,向中央上解各省份各自掌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构成中央调剂基金。这一制度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养老保险的副部长游钧昨日出席国新办吹风会时强调,建立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主要是在省际之间进行资金余缺的调剂。

    游钧表示,作为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仍然按照现行政策执行,不需要额外多缴费。现行的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办法和调整办法也不会改变。

    人社部官网答记者问也称,“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不会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也不会影响退休人员的待遇”。

    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5月1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方案》。国务院6月13日公布的《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明确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

    中央调剂基金如何筹集,这是方案最关键的部分。《通知》明确,中央统一按3%的比例从各省份抽取基金,这一比例未来还会逐步提高。不过,各省份上解资金的基数,并非各省基金累计结余,而是由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确定。

    也就是说,各省份上解数额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职工平均工资和在职应参保人数这两项指标。如何计算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通知》明确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工资水平高地区上解额相应高些

    游钧解释,使用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与使用全国平均工资相比,更能体现各地经济发展的因素,工资水平高的地区,上解额也会相应高一些,有利于实现基金调剂“富帮穷”的目标。

    “考虑到目前个体灵活就业参保人数占总参保人数的比重约1/4,这部分人员缴费基数相对偏低,按照职工平均工资的90%左右计算上解额,更符合各地实际情况。”人社部官网称。

    目前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参保是两个缴费政策:企业职工缴费比例是单位20%、个人8%,个人参保缴费比例是20%,个人参保缴费基数一般比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要低,大约是平均工资的60%。

    90%是如何得出的?“我们对上解的基数是做了认真考虑的。”游钧说,对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和其他企业职工的缴费基数,又做一个加权平均,平均缴费工资水平相当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90%,以此计算各地上解额更符合实际。

    此外,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

    人社部官网解释,这样的制度设计,既可以增强对地方扩面工作的激励,避免对参保率高的地方“鞭打快牛”,也一定程度上消除部分地方参保人数由于人口流动造成“虚高”的因素,体现各地实际参保情况。

    目前各地参保人数有水分,“并不是我们工作不扎实”,游钧说,而是很多地方参保人员原来已经参保了,但是因为流动就业,已经离开这个省到另一个省去就业,这些人数在参保人数里,但实际并没有缴费。

    以广东为例,官方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广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92万人,实际缴费人数为2978万人,占比55%。

    上海财经大学郑春荣教授告诉南都记者,采用“在职应参保人数”,而不是实际缴费人数,“这个做法也从另一方面督促地方政府扩大参保覆盖面,应缴尽缴,尽量减少不参保现象,以及参保以后不缴费现象”。

    《通知》明确将来条件成熟时,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确定在职应参保人数。

    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

    根据《通知》,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人均定额全部拨付地方。

    到底每个省份能从中央调剂金中分到多少钱?首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需要核定出各省份离退休人数,并进一步核定全国离退休人数。

    随后,“筹集的中央调剂基金/核定的全国离退休人数”就可以确定全国人均拨付额。每个省份分到多少钱,由“该省份的离退休人数×全国人均拨付额”确定。

    根据这一方案,中央调剂基金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中央调剂基金采取先预缴预拨后清算的办法,资金按季度上解下拨,年终统一清算。各地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之前累计结余基金原则上留存地方,用于本省(区、市)范围内养老保险基金余缺调剂。

    中央调剂制度的实施,不影响现行的财政补助政策。现行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和补助方式保持不变。中央政府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省级政府要切实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

    抓紧制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时间表

    《通知》中,国务院明确,国家统一制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逐步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核定办法、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等,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各项政策全国统一。

    在此基础上,国务院要求人社部、财政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顺利实施,同时抓紧制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时间表、路线图。

    在6月11日举行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贯彻实施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省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2020年全面实现省级统筹,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好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撰文称,早在1991年,中央就开始呼吁要提高基础养老金的统筹层次。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各个省份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相继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推动养老金统筹层次的提高,但是收效甚微,统筹层次主要集中在“县级统筹”和“市级统筹”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截至2009年底,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制定了省级统筹的制度。夏杰长称,各地虽然都建立了省级统筹的相关制度,但在推行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夏杰长介绍,按照真正意义上较为规范的省级统筹标准,仅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和福建等个别省份能达到。除此以外,其他省份的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依然还在“县级统筹”和“市级统筹”,管理也比较分散。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流动性加剧,养老金的区域不平衡、部分地区收不抵支的问题日益凸显。“全国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一半以上集中在东部少数几个省市。”据官方披露,全国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超过2000亿元的有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四川等6个省份,占到全部累计结余的56.7%。其中,广东的累计结余高达6158亿元,一省就占到全国累计结余的18%。

    一些劳动力流出省份,如东北三省,由于老龄化严重,人口外流,面临着缴费人数少,支出压力大的困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披露,2016年黑龙江的养老保险基金“穿底”,累计结余已经全部花光,并“负债”232亿元。

    不过,在全国层面,201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3万亿元,总支出2.9万亿元,年末累计结余4.1万亿元,可支付17.4个月。“养老保险制度总体运行平稳、基金支撑能力较强,能够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游钧说。

    这反映出养老基金地区不均衡的问题。在全国统筹难以一步登天、省级统筹也暂未真正实现的现阶段,2018年启动的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正是“为了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实现基金安全可持续,实现财政负担可控,确保各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